首页 > 历史 > 引航 > 第一章 第二节 洞中工坊

第一章 第二节 洞中工坊 第2页

目录
     一个问题同一个老师教,会有四种理解。

    不同理解,就会引发争议。

    有时会与舒文清论辩,有时四人之间互掐。

    整个白天从书房吵到游廊,又从游廊吵到庭院,从庭院吵到饭桌上。

     其他四人进出都远远避开他们,实在见不得一伙看着斯文,口沫横飞,不控制音量,手舞足蹈,张牙舞爪的家伙,旁落无人,目空一切的样子。

     文化人的素质呢?就这? 文化人就是问题多,有无穷无尽的问题。

    拿着一根鸟毛,可以从天上问到地下,从盘古开天地,问到对门寡妇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有问题要问,没问题创造问题也要问。

    等问无可问时,已经申时末了。

     路上不知又为什么争论起来。

     其实,这都可以让赵鸣等人容易忍受。

     不太容易忍受的是,五六天后,几人居然将他们的门生也叫来了。

     进一步不容易忍受的是,学生们一传三,三传七,七传一十六,最后他们师生总共到了二十三人。

     赵鸣忙自己的去了,没工夫吐槽。

     林杰和李炎成天和民团在一起操练,很晚才归。

     只有闭门撰写公司章程的胡卫华在家,经常被前院的闹声整得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 老大哪来的耐心,这帮人天天不知疲倦也就算了,还蹭吃蹭喝,连个谢字都没有。

     拜师不是要交学费吗,你们的束脩呢? 听说束脩就是腊肉,家里已经三天没腊肉了,我当这个家容易吗! 可舒老大白天对付二十多人,晚上奋笔疾书,还整天神采奕奕,偷偷打鸡血了?亢奋,绝对是。

     他决定明天看赵鸣去,不陪这帮米虫。

     第二天,胡卫华正要出门,就看见门房带两个人抬着一面黑板进来,还有一个小木箱。

     说是赵公子送给舒先生的礼物。

     舒文清听到赵鸣有礼物送给他,手里筷子都没来得及放下,腾腾腾跑出来。

    一看黑板,先一愣,而后莞尔。

    待看到一箱子白色长条子时,忍不住惊呼: “粉笔!” “粉笔?”胡卫华也凑上来看。

     粉笔上面还有一张字条:树胶难得,省着点用。

     “哈哈哈”一边笑,一边冲胡卫华说,“这叫不叫不务正业!哈哈哈。

    ” “老大,说一句喜欢很掉价吗?” 舒文清这会儿一点也不在乎胡卫华的挖苦,都不带正眼瞧他,有本事你让我夸你呀。

     他指挥人将黑板架在正堂,顺手将筷子递出去,没功夫吃饭了。

     抓起一支粉笔就在黑板上唰唰唰,试写起来。

     嗯,粉笔稍微有点儿脆,不能太使劲。

    黑板油漆使用墨汁调的漆,光泽差点,但已经相当满意了。

     那批学生进来后,有五分钟在看粉笔和黑板。

     趁舒文清不注意就上手,太硬,笔画没有变化,不好。

     在一边冷眼旁观的胡卫华不禁翻了个白眼,你们懂个嘚儿呀! 不能再待下去了,不然会骂出声,我这暴脾气! 去看看赵鸣那傻鸟,玻璃不烧,烧起石灰来了。

    项目资金挪作他用! 前脚刚夸出门就缩回来,作坊在哪?没去过。

     他问门房,门房指了一下新湖上面一条河口。

    就在河口上去两里路。

     一路走一路琢磨。

     九州商行要做大,肯定不能单打独斗,那样奋斗十年,撑死也只能是个土财主。

     二十一世纪有很多吸引资金,技术,渠道的方法,那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很完善的基础上的。

     这里要怎么做?要怎样才能吸引别人,然后用怎样的手段将参与进来的人拴住,轻易出不去。

    最好是让他们离开我们的商业模式,便很难生存。

     这些天反复权衡,就是没有自己满意的模式,哪一种都有缺陷。

     到了河口,溯流往上,两里路应该很快就到,怎么还没看见。

    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真是太随便了,两里、五里的区别看心情。

    他们告诉你两里子路和两天子时间,你千万别当真。

     不知不觉走了很远,都快见不到湖面了,也没见所谓的工坊。

     前面一块大石头上,有两个半大小子钓鱼,过
目录
返回顶部